這週一爸爸搞丟了媽媽的手作品之一。
那是一個我很常使用的大環保袋,外面是黑色主體的布,有著電繡的紅花綠葉,內裡是棕色,我常常用它帶著包裹到郵局寄件。確定東西搞丟的當下,爸爸很自責又很失落,但我難過到不想回覆我爸爸的任何話,只想趕快逃離家裡。最近這半年來,家裡常常是這樣的狀況,作為長女,要背負的壓力好大,好幾次我都在浴室裡痛哭,心想「如果我媽媽還在,事情一定不會變成這樣」,有時候崩潰到極限時,還會很生氣地想問她,「妳為什麼要丟下我們就跑掉了」。好多人都說我們應該全家一起走出難關,但他們不知道的是,要一起走下去之前,磨合的痛苦可能會先逼瘋我。我不知道在他人眼中我過得怎樣,但這幾個月來,多半時候我沒有太多的餘力照護其他人。
其實遺失物品這件事並不是讓我最痛苦的原因,而是這再次用力地提醒了我,她不在了。過了一個上午,我才冷靜一點,試著告訴自己,如果我媽媽還在,她大概會笑我爸爸腦袋不清楚,說「搞丟了我再做一個就好啦」,試圖讓我自己好過一點。
我也試著告訴自己,這是個好機會,可以學著放下。因為我總是太害怕失去手上擁有的事物,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得失心的一種(但我老是被我媽說我得失心太重),我以前只認為這是驅使我前進的動力,但在她離開後,我才發現,也可能是因為我得失心很重,所以在媽媽永遠離開我的時候,我才這麼痛苦而難過吧。
媽媽很喜歡拼布,也很擅長紙雕、鉤針、打毛線,她好喜歡分送她的東西給親朋好友,(在告別式那天,我曾經想過,如果大家都留著她做的東西,或許我媽媽就可以一直存在大家心裡),對實體物品似乎沒像我一樣這麼捨不得放手,或許我真的該學學她的心態。
她離開半年了,說快與慢都說不準。
只是到了最近,我終於比較有她走了的實感,傍晚不再有人問我要不要回家吃飯、凌晨時不再有人催我早點睡,我也越來越熟悉料理方式,學著抓洗衣服的量與時機,只是想到這些讓我看起來越趨獨立的原因時,我還是很痛苦。但是我也稍微能體會,這種痛苦不會有消弭的一天,它會永遠陪在我身邊,時好時壞,好的時候我可以很專注在工作或興趣上,壞的時候就一邊哭一邊著走回家。
我很想再跟她聊一聊。
很想向她分享我做了哪些菜,還有我開始打版跟手縫了,我工作似乎做得不錯,成績可以讓她很驕傲。
她離開半年了,我最近才察覺,我喪失了最能讓我毫無戒心的傾聽者。